当茂腔邂逅二十四节气
【文化中国行】
光明日报记者 刘艳杰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雪妍
临近春分时节,当茂山东青岛胶州市市民文化中心剧场内丝竹悠扬,腔邂气一曲改编自传统茂腔的逅节《四时歌·节气谣》引来满堂喝彩。演员们身着节气主题戏服,当茂以婉转的腔邂气唱腔演绎“玄鸟至,雷发声”的逅节物候变迁,生旦净丑化身“节气使者”,当茂通过“散板慢唱”展现冬至数九、腔邂气“紧打慢唱”演绎夏至蝉鸣,逅节使二十四节气文化变身可听可感的当茂艺术符号。
茂腔是腔邂气流行于胶东半岛地区的民间戏曲形式,距今有200多年的逅节历史,被誉为“胶东之花”,当茂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腔邂气当婉转悠扬的逅节茂腔唱腔与二十四节气的农耕智慧相遇,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
“我们特别创作了系列剧目,将二十四节气的农事活动、民俗风情融入茂腔唱段,《春分谣》《霜降叹》等通过戏曲化的叙事,让观众在视听享受中感受自然与人文的交织;重新编排的传统曲牌《光花开》《楼上楼》融入节气谚语和古诗,既保留了茂腔的婉转韵味,又赋予了时代内涵。”胶州市茂腔剧团团长陈誉伟介绍,两大非遗的深度融合在当地掀起了一场新的文化热潮。
“专业演员与市民票友同台演绎,从立春的生机到冬至的静谧,二十四节气的轮转在戏韵中徐徐展开,唱出了对自然的敬畏,也让我们更珍惜传统文化的根脉。”在市民文化中心剧场观看演出的市民张娜感慨道。
为了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,胶州市还推出了“云上茂腔·节气微课堂”线上平台,复现《清明》选段中的踏青场景,观众可通过手势互动体验“曲水流觞”的雅趣。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参与者可跟随茂腔非遗传承人学习《节气手势舞》,通过戏曲身段模拟“雨水润物”“惊蛰雷鸣”等自然现象。平台还计划通过AI作曲系统对传统曲牌的再造,输入节气特征参数,程序即可生成兼具古韵与新声的唱腔设计,形成“人机共创”模式产出节气主题新调。
在胶州少海孔子六艺园,茂腔与节气文化的融合已从舞台延伸至生活场景。非遗工坊内,年轻设计师郑云正在调试“惊蛰”主题戏服:“对传统绣样中的蜂蝶纹饰,我们改用渐变色丝线呈现‘草木萌动’的意象。”二十四节气被解构为192种视觉符号,衍生出茶器、灯彩、互动装置等多种文创产品。
“目前胶州市拥有30余个民间茂腔剧团,此次与二十四节气的融合,不仅是非遗保护的创新尝试,更是对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的生动诠释。”胶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孙展说,节气文化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,茂腔本就是田间地头的艺术。下一步,胶州计划将“茂腔+二十四节气”模式推广至校园与社区,借助多维创新手段,使地方戏曲从文化记忆转化为当代生活方式,让节气文化获得“听得见”的载体,实现“双遗产”的共生共荣。
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03月18日 09版)
- [2025-05-14 00:03] 福州召开指导会督促在线旅游平台落实主体责任
- [2025-05-14 00:02] 2024年国家药品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9.4%
- [2025-05-13 23:51] 莫奈笔下的风景,百多年后仍在滋养人类的心灵
- [2025-05-13 23:49] 2025北京书市:一场年轻态、文艺范、惠民性的文化盛宴
- [2025-05-13 23:39] 合肥:“万企”纷至沓来 助力“万村”振兴
- [2025-05-13 23:36] 河南武陟:中医药文化融入生活
- [2025-05-13 23:25] 掌上管农田 农民“慧”种田
- [2025-05-13 22:52] 国家医保局: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询功能上线
- [2025-05-13 22:45] 福州开展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爱心捐赠活动
- [2025-05-13 22:29] 国家医保局:全面推进药品追溯码严监管
- [2025-05-13 22:23] 安徽:“黑科技”赋能特高压巡检保障迎峰度冬
- [2025-05-13 22:22] 安徽:“黑科技”赋能特高压巡检保障迎峰度冬
- [2025-05-13 22:21] 三江源生态摄影展在深圳举办
- [2025-05-13 22:11] 安徽:“黑科技”赋能特高压巡检保障迎峰度冬
- [2025-05-13 22:10] 去码头整点薯条
- [2025-05-13 22:00] 景龙门:北宋绚烂余晖的见证
- [2025-05-13 21:59] 江西省市场监管部门强化“五一”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工作
- [2025-05-13 21:54] 安徽集成举措促夏粮迎丰收
- [2025-05-13 21:49] 投身江淮大地,书写强农兴农大文章
- [2025-05-13 21:43] 话剧《青蛇》被侵权,中国国家话剧院发布声明